铜钱草又叫金钱草、香菇草,是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它四季常绿,既可以水培也可以土养,是一种既美观又易养护的水生绿色植物,饱满的叶子,好听的名字,亭亭玉立的身姿,被很多爱花人士所喜爱。
铜钱草虽好养,但还是有很多人因为不是很了解它的养殖方法,掌柜现在就和看官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铜钱草的养殖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铜钱草性喜温暖潮湿气候,所以栽培处以半日照或遮阴处为佳,忌阳光直射,对栽培土的要求不大,一般以松软排水良好的栽培土为佳。铜钱草耐阴、耐湿,稍耐旱,适应性强。
一、铜钱草的土培
1、铜钱草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2~28度,由于植株可耐湿,挺水型,因此可以水盆、水池栽培。但是如果水养的话,每周一定要换次水并加上观叶植物专用营养液。
2、铜钱草植株小,不需很大的盆子,土用一般的菜园土,适量掺些河沙,里面加一些少量的有机肥料作底肥即可。
3、栽培铜钱草可平栽,把根茎稍微盖住看不见为好,切忌过深。在半阴处等新叶长成后再见阳光。
4、铜钱草不耐寒,所以冬季放在室外的铜钱草要把水全部倒掉,放在朝南向阳背风的地方,以使铜钱草安然过冬,只是叶子会部分枯死掉,但是来年春季地下根系会重新萌发。如果是在北方寒冷地区而又没有暖气的话,可以做个罩子连盆罩起来,把水倒掉,保持湿润,只要室温不低于零下来年是同样会继续生长的。
5、如果在栽培过程中遇到叶子发黄,可以考虑下是否浇水不透彻或太多、受冻、突然间的室温改变而铜钱草无法适应还是通风不好、光合作用不好等原因。
二、铜钱草的水培
铜钱草对水质要求不严,可在硬度较低的淡水中进行栽培,盐度不宜过高。水体的pH最好控制在6.5~7.0间,即呈微酸性至中性。其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多,生长旺盛阶段每隔2~3周追肥一次即可。在培育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1、换水无需特别勤快,保证水盆里水量足够前提下,一个星期换一次即可。如果在夏天,可以适度换水勤快些,主要是为了不让蚊子在里面产卵。
2、保持足够的光照,它每天接受4小时以上的日光照射,铜钱草才能长得旺盛翠绿。铜钱草特别喜阳,在充足太阳光下即便不释肥也可以迅速成长;反之,如果光照不足或者长期置于阴暗的室内,铜钱草的叶子就很容易发黄枯萎。
3、在施肥上,无需太多讲究。如果家里有养金鱼,可以把金鱼换水下了的水灌入铜钱草的水盆,可以让铜钱草长得更好。
4、在南方,16~24℃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就能很好的自然存活。但是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都会抑制铜钱草的生长,而且高温下水中也更容易萌生小虫。
5、水养铜钱草时,发黄的叶子会在水中腐烂,败坏水质,所以我们应该定期地检查水缸,发现有霉烂的叶子应该尽快捞出。
6、生长旺盛的铜钱草,一个月时间就能蔓延满水盆,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地为它进行剪枝分株,把过于稠密的铜钱草移植到其它水盆中,以免成叶遮蔽了嫩叶的光照,影响正常的植株生成代谢。
铜钱草养殖的注意事项
(1)喜好温暖高温,80%的日照为宜,光线不足或过度遮荫会导致茎部徒长、叶片黄化腐烂,需使用保水性佳的介质,并常保湿润。水陆两栖的铜钱草常见于水生池塘、湿地等空间,水盘、水族箱也很适合。
(2)铜钱草一般不需要进行大量修剪,叶子过密时需及时摘除枯萎的底叶和外层老叶、病叶,以改善光照、通风条件。春季当盆内长满根系时换盆,并分株整形。如植株生长过高,应修剪压低,促使茎叶基部萌发新枝。
(3)喜欢阳光与水的铜钱草,可以水培、土培、半水半土培植,叶子圆圆的,非常可爱,而且非常好养,总之您想怎么弄都行,它不争肥,但是喜欢光和水,只要光和水充足了,它就生气勃勃。
(4)铜钱草不需很大的盆,也可用比较大的碗来栽,水仙盆也可以。栽时可平栽,要把根茎盖住使看不见为好,切忌过深。然后放在半阴处一个星期等新叶长成再见见阳光。
(5)铜钱草有时会出现叶片发黄现象,主要是下面几种原因造成的,要尽量避免。一是盆土长期过湿或过干,没有做到见干即浇。二是冬天根系已冻伤。三是春季急于出室,铜钱草一时无法适应突变的气候。四是长期置于通风条件差的环境下。五是叶面长期不喷水清洗,积累了灰尘,阻碍了光合作用。
(6)如果发现新叶普遍有发黄现象,可向叶面喷施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根系或水中出现水苔时要马上清洗换水,不然对植株生长不利,且影响观赏性,平时要多注意容器中的水是否充足,避免干竭。
铜钱草的药理作用
药用部分:全草。
采集时间:夏、秋季采集。
性能:性微寒,味苦辛;清热除湿,解毒利尿。别名:崩大碗、马蹄草、雷公根、蚶壳草、铜钱草、落得打。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性状:本品常卷缩成团状。根圆柱形,长2~4cm,直径1~1.5mm,表面浅黄色或灰黄色。茎细长弯曲,黄棕色,有细纵皱纹,节上常着生须状根。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近圆形或肾形,直径1~4cm,灰绿色,边缘有粗钝齿;叶柄长3~6cm,扭曲。伞形花序腋生,短小。双悬果扁圆形,有明显隆起的纵棱及细网纹,果梗甚短。气微,味淡。
摘录自《中国药典》的验方:
1.外感暑热、鼻咽:积雪草、旱莲草、青蒿(均鲜)各适量,共捣烂取什,用冷开水冲服。
2.外感风热:鲜积雪草60克,白颈蚯蚓4条,共捣烂,水煎后取汁,一日分3次服。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砂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15~30g;鲜品加倍。贮藏:置干燥处。
(相關資料部分來自網絡;分享是最好的學習,分享是快樂和美德,向原作者致敬!)
天熙掌櫃辑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好的東西總是值得過目不忘,若分享給也會喜歡的人就變得更加有意義。
歡迎點擊頁首“天熙生态农业”,或搜索以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